古典小说->四书五经-论语
阳货可以说是鲁国的一个坏人,但他却得了势,气焰如日中 天,不可一世。不过,他对孔子还比较尊敬,也很看得起孔子,一 再希望拉孔子出来为他做事。而在孔子看来,他是连季氏都不知 的,“陪臣执国命”的野心家,根本不可能替他效力。所以,当他 想让孔子拜见他时,孔子不去拜见他。阳货不愧是一个政客,他 有他的办法,这就是趁孔子不在家时送了一只乳猪到孔子家里去。 因为根据当时的礼节,大夫送东西给士,如果士没有亲自在家 受,就得回拜还札。殊不知孔子也自有高明之处,以其人之道还 治其人之身,也趁阳货不在家时前去拜谢。不过,人算总归不如 天算,他们二人竟在路上碰上了。这下阳货可高兴了。抓住孔子 的自问自答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阳货说话还是很有一套的,抓 住了孔子经常谈论的仁和智两个话题,句句都打在点子上,使你 不得不承认他讲得很有道理。所以孔子等他说完后便答道:“好吧 我要做官了。”
当然,后来的事实证明孔子并没有做阳货的官。所以,孔子 的答辞不过是虚与委蛇,敷衍应付他罢了。因为不愿意在大街上 受他胡搅蛮缠,又不愿意直接得罪他,甩开他就走。
那么,孔子是不是老于世故、圆滑取巧呢?
应该说不是,而只是一种通权达变的待人处世技巧,就像他 在“直”和“信”这两个问题上的通权达变态度一样。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处理 各种各样的事,如果一味地刚直,一味地守信,一味地嫉恶如仇, 不仅待待不好人,处不好事,自己也将受到伤害。说起来还是“缴 缴者易污,浇浇者易缺”的道理。所以,有时候来一点虚与委蛇, ,应付应付也不是什么老于世故,圆滑取巧的问题。关键是要看你 对什么人,处什么事。如果毫无原则地一律虚与委蛇,那当然就 是另外一回事了。
------------------
人性的问题
【原文】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
孔子说:“人性本来是相近的,只因为教养的不同,便相差很 远了。”
【读解】
《三字经》一打头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这里的“性相近,习相远”就是孔子的语录了。
《莱根谭》说:“人人有个大慈悲,维摩、屠刽无二心也。只 是欲情封,当面错过,便飓尺千里矣。”这虽然是用禅宗的语气 在说话,但其表达的意思却仍然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 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