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四书五经-论语

就要尽心竭力。见到主人有危险而不知尽忠, 眼睁睁地看着他往火坑里跳,往山崖下掉却袖手旁观,这难道是 正确的态度?何况,老虎兕牛出了笼子,龟甲美玉毁在了匣中, 这难道正是管理者的责任吗?”
  其实,不只是做臣下辅佐君王大夫如此,就是我们今天从事 各种职业也同样是如此。在《宪问》篇里,孔子曾经说过“不在 其位,不谋其政。”那么,现在他说的意思就是“在其位,谋其 政”了。即使使用我们今天并不那么先进的话说,起码也是,‘拿一 份钱。做一份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钟也得撞响才是啊!
  由于孔子的批评抓住了要害,使冉求、子路难辞咎,所以, 冉求只好实话实说了。他说:“不是我们存心要消灭那颛臾,而是 因为它日渐强大,又直接对季氏的领地构成威胁,现在不消灭它, 今后就会成为季氏的大患啊!”可见冉求实际上已是参与了季氏的军 事谋划的,却不料他这一说,又正好暴露出自己的一个大问题。孔子 一针见血,马上批评他说:“君子最痛恨那种不直说想要做什么 却一定要找此借口来掩饰的人。”因为在孔子看来,冉求的说法纯粹 是侵略者的强盗逻辑。明明是自己要去侵略、消灭人家,却找 借口说是因为人家对自己构成威胁。这正如20世纪日本军国主义 者侵略中国却说成是要搞“大东亚共荣圈”一样。总之是心里明明 想的是一样,口里却装模作样地说成是另一样。把本意埋藏起来, 却另编一套理由作为掩饰。这种人,用我们今天流行的成都 方言就叫做“假打”,或者说是伪君子。
  这是我们在这一段文字中应该注意的第二个要点。
  第三个要点是孔子接下去所做的下面阐述,实际上是说的均 贫富,讲稳定,求发展的治国方略,既包括内政也包括外交,既 涉及经济也涉及政治。其中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的贫富思想。 他的这种思想当然不同于共产主义,而具有平均主义的色彩。因 为他“不患贫”而共产主义却是“患贫”--消灭贫穷的主义。 当然,历史地看,孔子的均贫富思想仍然具有积极意义。至少,它 成为后世不少农民起义的口号和目标。
  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后,孔子又针对冉求和子路的问题进行了 批评,最后指出季氏的真忧患恐怕不在颛臾等什么外在力量上, 而是在自己的内部朝政方面--“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这就是名言“祸起萧墙”的来源。
  通览整段文字,我们不得发出感慨:圣人的思想可真是博大精深 啊!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一件事情上,就可以

页数:173/226
码字不易,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您又有闲心的话,请点击广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