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四书五经-论语
意见发生分歧时,老师错了,自己是对的,这时就不必谦让, 而应该坚持自己正确的看法。这也就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 那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当仁,不让于师”的另一 个方面意思是说,只要是行仁义的事,就要自靠奋勇,积极主动 上前,而不要谦让于其他的人。比如说大家选举你当人民代表、职 工大会代表什么的,为大家服务,为民众疾呼,有什么可谦让的 呢?
既然连老师都可以不必谦让,其他自然都不在话下。所以我 们今天大都说“当仁不让”而省去“于师”两个字。那意思是说, 只要是行仁义的事,合于仁义,那就什么人都不必让了。
------------------
贞而不谅
【原文】
子曰:“君子贞①而不谅②。”
【注释】
①贞:信。贾谊《新书·道术》解释说:“言行抱一谓之贞。”②谅: 信。这里指小信。
【译文】
孔子说:“君子守信,但不拘于小信。”
【读解】
换句话说,君子守大信,不守小信。
“贞”就是大信,“谅”就 是小信。
或者用孔子在《子路》篇里的说法:言必信,行必果,硁硁 然小人哉!”言必信,行必果就是小信,就是“谅”。而孟子说: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离娄下》唯义 所在就是大信,就是“贞”。
总之,还是那个意思,我们既要守信讲信用,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用“义”的原则来进行变通,做一个通权达变的。
------------------
工作在前,享受在后
【原文】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译文】
孔子说:“侍奉君王,认真工作而把拿俸禄的事放在后面。”
【读解】
事君如此,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也应该如此。总之是 先认真工作,然后再说工资和享受待遇的问题。用我们通常的 说法,叫做“工作在前,享受在后。”
这简直就有一点雷锋精神了吧。 可惜我们今天大都已不是这样的了,没有这样高的风格。我 们今天大都是先谈工作条件和待遇,工资多少,待遇怎么样,年 终有多少奖金,如此等等。铺天盖地的招聘广告也都是说的这些 内容。要是有哪家公司打出“工作在前,享受在后”或“敬其事 而后其食”的招聘广告,能招聘到人才怪,谨防公司的老板还会 被人们认为 神经有毛病哩。
难道真是人心不古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