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四书五经-论语
所谓“满罐水不响,半罐水响叮当。”说到底,还是一个大智 慧与小聪明的问题。知人论世,尤其是领导者知人善任,选拨人 才,不可不注意这方面的大问题。
------------------
民之于仁,甚于水火
【原文】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 见蹈仁而死者也。”
【译文】
孔子说:“老百姓对于仁的需要超过了对于水与火的需要。水 与火,我还看见因跳进去而死了的,却从没有看见过因实践仁德 而死了的。”
【读解】
水与火满足的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仁却满足的 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换句话说,水与火满足的是人的动物本 能或人的自然属性,而仁却满足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超出动物本 能的部分,亦即其社会属性。当然,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二 者也不可作完全割裂的划分,这是不言而喻的。
就强调人的精神需求,人的社会属性方面而言,的确可以说 老百姓对仁的需求超过了对水与火的需求。何况,水与火虽然是 人类的基本生活离不开的东西,但火还时常对人类造成危害,不 那么友好,甚至当你不小心落入水里或火之中时,还会要了你的 命.而仁却绝不会危害人类,不会要谁的命。至于说到“杀身成 仁”,那也不是“仁”本身杀人,而为了“仁”而自愿献出自 己的生命。这不能归罪于仁本身。
所以,仁是人类真正的朋友,也是老百姓的精神支柱。
------------------
当仁不让
【原文】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
孔子说:“只要是行仁义的事,就是在老师面前也不必谦让。”
【读解】
通权达变的学说。
在《里仁》篇里,孔子曾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无可无不 可,只要是符合正义的就行。” 所以,孔子的学生说他是“毋必,毋固。”(《子罕》)不死板, 不固执。
孟子更是赞美说:“该快就快,该慢就慢,该做官就做官,该 辞职就辞职,这就是孔子啊。”“孔子是圣人中最识时务的,是集 大成者!”(《孟子·万章上》)
识时务者为俊杰。
回到“当仁,不让于师”来看。凡事让于师是遵从师道尊严, 当然不错。但是,只要是行仁义的事,也就不能拘泥了。这里又 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方面的意思是说,当自己的意见和老 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