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四书五经-孟子

  【读解】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就是“天下有道则见”(《论语·泰 伯》),就是“邦有道则仕”(《论语·卫灵公》),也就是,“达则兼 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但“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却似乎比“无道则隐”,“邦无道 则可卷而怀之”和“穷则独善其身”来得要壮烈一些,而大有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的意思了。
  杀身成仁便是以身殉道。
  只有叛徒才以道殉人。
  当然,从更深层次的意思来理解,“无道则隐”,“邦无道则可 卷而怀之”和“穷则独善其身”也可以说得上是“以身殉道”的 表现,因为这样做是为了“道”而舍弃了自身的所谓“前程”,只 不过没有舍弃生命罢了。
  只要不屈志变节,也就不是以道殉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这虽然也没有“杀身”,而只是“独善其身”,但却是不愿以 道殉人的典型。
  虽无壮烈,却也大义凛然。
  ------------------

  求教必须虚心
  【原文】
  公都子曰:“滕更①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
  孟子曰:“挟②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 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
  【注释】
  ①滕更:滕国国君的弟弟,曾向孟子求学。②挟(Xie):倚仗。
  【译文】
  公都子说:“滕更在您门下学习,似乎应该在以礼相待之列, 可是您却不回答他的问题,为什么呢?”
  孟子说:“倚仗着自己的权势来发问,倚仗着自己贤能来发问, 倚仗着自己年长来发问,倚仗着自己有功劳来发问,倚仗着自己 是老交情来发问,都是我所不回答的。滕更有这五种中的两种。”
  【读解】
  至于滕更到底是倚仗的哪两种,孟子点到为止,并没有明说。 朱熹《集注》引赵氏说:“二,谓挟贵,挟贤也。”那也就是说,他 倚仗自己是国君弟弟的地位权势,倚仗自己很能干,很了不起。
  其实,滕更到底倚仗什么,这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 是孟子为什么对这些有所倚仗的人不予回答。
  这一点,孟子在论交朋友的原则时已经说过:“友也者,友其 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因此要“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万章下》)交朋友是“友其德也’,所心,不能够

页数:175/192
码字不易,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您又有闲心的话,请点击广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