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文明小史
会,膏火奖赏,着实丰富,倘能一年考上了几个超等,拿来津贴津贴,倒也不无小补。因此托人一处替他买了一本卷子,顶名应课。这两处考的全是杂学,什么时务掌故天算舆地之类,无所不有。他的记性又高,眼光又快,看过的书,无论多少时候,再亦不会忘记。他既有此才情,所以每逢一个题目到手,东边抄袭些,西边剽窃些,往往长篇大论,一本卷子不够誊清,总得写上几页双行。看卷子的人,拜佩他的才情,都不敢把他放在后头,每逢出案,十回之中,定有九回考列超等。如此者一二年下来,他的文名愈传愈远,跟他受业的人,也就愈聚愈多了。事有凑巧,凡从他门下批的文章,或改过策论的人,每逢科岁两考,总得有几位进学,上科乡试,还中得两名举人,所以那些大户人家,互相推荐,都要叫子弟拜在他的门下。这贾家兄弟三个,也是因此慕名来的。但是这位姚拔贡一向只在省城自己家里开门受徒,不肯到人家设帐,所以这贾家三兄弟,同他只有书札往来,比起当面亲炙的,毕竟要隔得一层。贾家三兄弟自从拜在姚拔贡名下,便把这孟老夫子置之脑后,出了题目,从不交卷,有了疑义,亦不请教于他。这位孟老夫子自觉赧颜,不到年底,先自辞馆,对三个徒弟说道:“三位老弟才气很大,我有点羁束不下,不如府上另请高明罢。”又说:“三位老弟才情虽大,但是还要敛才就范些才好,将来不要弄得一发难收,到那时候再想到我的话,就嫌晚了。”兄弟三个听了,并不在意,照例把他送过,不在话下。
单说这年冬天,兄弟三个时常有信给这姚拔贡,问他几时得暇,意思想要请他到乡下略住几时,以便面聆教诲。姚拔贡回信,说是:“年里无暇,来年正月拟送大小儿到上海学堂里攻习西文,彼时三位贤弟倘或有兴,不妨买舟来省,同作春申之游,何如?”贾家三兄弟接到回信,披阅之后,不免怦怦心动。姚拔贡从前来信,常说开发民智,全在看报,又把上海出的什么日报、旬报、月报,附了几种下来。兄弟三个见所未见,既可晓得外面的事故,又可藉此消遣,一天到夜,足足有两三个时辰用在报上,真比闲书看得还有滋味。至于正经书史,更不消说了。这贾家世代,一直是关着大门过日子的,自从他三人父亲去世,老太太管教尤严,除去亲友庆吊往来,什么街上、镇上,从未到过。他家虽有银钱,无奈一直住在乡间,穿的吃的,再要比他朴素没有。兄弟三个平时都是蓝布袍,黑呢马褂,有了事情,逢年过节,穿件把羽毛的,就算得出客衣服了。绫罗缎疋从未上身,大厅上点的还是油灯。却不料自从看报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