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文明小史
几个钱,买放的居多。其实在拿不出钱的,逃的逃了,逃不脱的,被公差拿住两个,解到府里销差。傅知府不问青红皂白,提到就打,打了就收监。不日批禀回来,着把滋事首犯,一概革去功名,永远监禁,下余的分别保释。傅知府遵了上头的话,遂把一干人重新提审,定了八个人的长监,其余一概取保。不日又奉到批禀,说他所办的店小二及乡下人,很顾外国人的面子,现在外国人已无话说,足见他能够弭患无形,办事切实。批词内将他着实奖励。傅知府自是欢喜,连忙坐堂,又把店小二提审,追他的赔款银子。可怜他一个做小工的人那里赔得起?后来傅知府又叫地保分赔,少不得卖田典屋,凑了缴上,方才得释,早已是倾家荡产了。傅知府又要讨好,说这里的绅士最不安分,黄举人拿到之后,他们屡次三番前来理论,看来都是通同一气的。
因开了一张名单,禀明上头,意欲按名拿办。后来幸亏上头明白,说事情已过,不必再去打草惊蛇,叫他留心察访,果然有不安分的,不妨随时惩办一二,此时切切不要多事。傅知府接到批词,心中老大不悦,说上头办事,全是虎头蛇尾,我却不能够便宜他们,便出了一张告示,把他所恨的绅士名字,统通开在上头,说这些人不安本分,现经本署府查明,不忍不教而诛,勒令他们三个月内闭门改过,倘若不遵,一经本署府访拿到案,定行重办不贷。告示贴出,众绅士见了,一个个都气的说不出话,然又奈何他不得。
话分两头。且说傅知府出票拿人之时,当中有两个秀才,一个姓孔名道昌,表字君明,一个姓黄名民震,表字强甫。姓孔的是黄举人的同门,姓黄的就是他族中兄弟。两人家下薄有田产,却一向最安本分,除读书会文之外,其余事情一概不问。
那天闹事的时候,他两人原在茶店里吃茶,后来因见人多,孔道昌却拉拉黄民震的袖子说:“强哥,这里恐怕闹事,我们去罢。”两个人便自回家,躲在家中,听候消息,不敢出头。次日,晓得府大堂被拆,黄举人被拿,其余同学的人为着闹事,当时被捉的不少。两人虽与黄举人均有瓜葛,到了此时,也是爱莫能助,只得任其所之。且亦晓得黄举人平时为人,屡劝不听,如今果然闹出事来,这是他自作自受,旁人莫可如何,相与叹息而罢。过了几日,换了新太守,打听黄举人一案,已经申详上去,专候上头定罪,又因学院来文,中秋节后,就要按临,他俩都是永顺县里的饱学秀才,蒙老师一齐保了优行,自然是窗下用功,一天不肯间断。是时已经七月,黄强甫便约了孔君明到家商量,再齐几个朋友,大家会文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