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文明小史

股出身做过几年名秀才,只因常常出外游学,见多识广,知识也渐渐开通。后来学问成功,居然是位维新的领袖了。他生长的地方,正在济宁州运河岸上,南北冲行,进省也便。再说毓生在济宁州开了这个书铺,总觉生意清淡,幸逢大比之年,心中想作这注买卖,也好顺便进场。
  合他几位伙计商议,大家倒都赞成的,说:“我们听说抚院大人维新得极,开了无数的学堂,我们要生意好,总要进省去做。
  如今可先运些书籍去卖,将来连器具图画等件一总运去,就在那里开张起来,定然胜在这里十倍。”毓生听了这话,甚合己意,点头称是。当下忙着收拾,跟手雇了一只大船,从运河里开去。离省城四十里水路不通,又换骡车,载书上去。早有店伙在贡院前赁定房子,毓生到那里看时,三间房子,极其宽敞,又且校糊精致,心上大喜。赶着叫伙计把书籍摆设起来,招牌是白竹布写的一笔北碑郑文恭字,笔力瘦硬的了不得,只微微有些秃。毓生看看这铺子很觉整齐,由不得自己赞道:“文明得极!文明得极!”他伙计笑道:“不管他文明不文明,只问他赚钱不赚钱。”说得毓生也不觉失笑。毓生又叫把带来的几种东洋图画挂了出来,配上两盏保险灯,晚上照得烁亮,更觉五彩鲜明,料来这等气象,是不会没钱赚的。此时离场期还远,毓生在店里静坐三天,抱抱佛脚,那知没一个人上门买书,心中纳闷。到第四日上,有一个秀才,穿件天青粗布的马褂,二蓝粗布的大衫,满面皱纹,躬身曲背的踱进店来,问道:“有些什么时务书,拣几种给我看看?”伙计取出些《时务通考》、《政艺丛书》等类,他都说不好,又道:“总赶不上《广治平略》、《十三经策案》、《甘四史策要》,来得简括好查。”伙计知他外行,又拿几部《世界通史》、《泰西通鉴》等类,哄他道:“这是外国来的好书。如今场里问到外国的事,都有在上面。”那秀才摇摇头道:“不能,不能!场里也不至于问到外国的事。我只要现在的时务书,分门别类的便好。”伙计道:“那个,小店却是没有,只有一种《史论三万选》,你要不要?”秀才听了“三万选”三字,却合了从前《大题三万选》的名目,心中甚喜,就叫他拿来。细看目录,都是历代史鉴上的事,大半不曾见过,只有《左传》上的《郑庄公论》等类,是晓得的。问问价钱,那伙计见他沈吟,不敢多讨,只要三两银子一部。秀才把书一数,共计三十本,还是石印小板,合来一钱银子一本,觉得太贵,只肯出一两五钱。伙计取书包起,收在架上,说道:“没得这般大的虚价,我们再谈罢。”那秀

页数:170/296
码字不易,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您又有闲心的话,请点击广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