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儿女英雄传
银子,依然保我个插花披红的秀才。那时候,要论我的家当儿,再有几个五百也拿出来了,只是我想大丈夫仗本事干功名,一下脚就讲究花钱,搦了锐气了。我就回他说:‘中与不中,各由天命,不走小道儿!’”
安老爷道:“这才是正人君子的作事!只怕这本领可要埋没了。”九公道:“你听么,他不中我倒也平常,谁想他单单把我搁在末尾儿一名,叫我坐红椅子!我说:‘这就算他给朝廷开科取士来了?’一赌气子,我老师也没拜,鹿鸣宴也没赴,花红也没领,我说:‘功名一路,算没我了!’到后来,亲友们见我在家里闷坐着,便有几个镖行的朋友,请我跟他们走镖。走了两年,我就自己立了定号,单身出马,整整的走了六十年。仗着老天养活,不曾擦过脸,失过事。到今日之下,吃这碗饱饭,都是老天赏的。这年到了八十岁了,我说:‘收船好在顺风时。’告诉亲友们,我可要摘鞍下马咧。谁如那些有字号的大买卖行中苦苦的不放,都隔年下了关书聘金来请,只得又走了五年。我说:‘这可该收了。’便预先给各省捎下书子去,说来年一定歇马,一应聘金概不敢领。承那些客商们的台爱,都远路差人送彩礼来,给我庆功。又大家给我挂了一块匾,写得是甚么‘名镇江湖’四个大字。老弟,你想,人家好看咱们,咱们有个自己不爱好看的吗?我那二十八棵柳树庄上本也宽绰,西院里有教场一般的一个大院落,盖着五间正厅,那是我带了徒弟们教武艺的地方。我就在那个所在正中搭了座戏台,两旁扎起两路看棚来,在府城里叫了一班子戏,把那些远来的客人合本地城里关外的绅衿铺户,以至坊边左右这些乡邻,普通一请,一连儿热闹了三天。
“一日无事,二日安然。到了第三日,正是本地那些乡邻们来吃酒看戏。那日人来的更多,厅上、棚里都坐得满满的,再搭上那卖熟食的,卖糖儿豆儿赶小买卖的,两边站得千佛头一般。台上唱的是飞镖黄三太打窦二墩,正唱到黄三太打败了窦二墩,大家贺喜,他家里来报说生了黄天霸了。大家都说:‘这戏唱得对景,我们邓九太爷将来一定也要得这样一位相公!’就这个一杯,那个一盏,冷的热的轮流把我一灌,我可就喝得有些意思了。正在高兴,忽见我庄上看门的一个庄客跑了进来,报说:‘外面来了一个人,口称前来送礼贺喜。
问他姓名,他说见面自然认得。’我就吩咐那庄客说:‘莫问他是谁,只管请进来,大家吃酒看戏。’一时,请了进来。只见那人身穿一件青绉绸夹袄,斜披件喀喇马褂儿,歪戴顶乐亭帽儿,脚穿一双双襻熟皮镴子鞋,身上背着蓝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