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西游补》明.董说
		 
述平生阅历了悟之迹,不与原书同趣,何必为悟一子之诠解。且读书之要,知人论世而已。 
 
令南潜之人与世,子既考而得之矣,则参之是书,性情趣向,可以默契,得失离合之间,盖 
 
几希矣。若夫不尽之言,不尽之意,邈然于笔墨之外者,此则其别有寄托,而不得以于作书 
 
之故,岂可以穿凿附会,而自谓尽之?道人曰:“书意主于点破情魔;然《西游》全书,可 
 
入情魔者不少,何独托始于三调芭蕉之后?”曰:“南潜易发,因见杏叶而悟黄钟之度。 
 
《西游》言芭蕉扇,小如杏叶,展之长丈二尺;或有所触,遂托始于此。”道人笑曰:“其 
 
然;此亦不可尽之一证也。”他日,将授之梓,而请序于予,因书其语以贻之。 
 
    癸丑孟冬,天目山樵识 
 
    西游补答问 
 
    问:《西游》不阙,何以补也?曰:《西游》之补,盖在火焰芭蕉之后,洗心扫塔之先 
 
也。大圣计调芭蕉,清凉火焰,力遏之而已矣。四万八千年俱是情根团结。悟通大道,必先 
 
空破情根;空破情根,必先走人情内;走入情内,见得世界情根之虚,然后走出情外,认得 
 
道根之实。《西游》补者,情妖也;情妖者,鲭鱼精也。 
 
    问:《西游》旧本,妖魔百万,不过欲剖唐僧而俎其肉;子补西游,而鲭鱼独迷大圣, 
 
何也?曰: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问:古本《西游》,必先说出某妖某怪;此叙情妖,不先晓其为情妖,何也?曰:此正 
 
是补《西游》大关键处,情之魔人,无形无声,不识不知;或从悲惨而入,或从逸乐而入, 
 
或一念疑摇而入,或从所见闻而入。其所入境,若不可已,若不可改,若不可忽,若一入而 
 
决不可出。知情是魔,便是出头地步。故大圣在鲭鱼肚中,不知鲭鱼;跳出鲭鱼之外,而知 
 
鲭鱼也。且跳出鲭鱼不知,顷刻而杀鲭鱼者,仍是大圣。 
 
    迷人悟人,非有两人也。 
 
    问:古人世界,是过去之说矣;末来世界,是未来之说矣。虽然,初唐之日,又安得宋 
 
丞相秦桧之魂魄而治之? 
 
    曰:《西游补》,情梦也。譬如正月初三日梦见三月初三与人争斗,手足格伤,及至三 
 
月初三果有争斗,目之所见与梦无异。夫正月初三非三月初三也,而梦之见之者,心无所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