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警世通言》作者:[明]冯梦龙

冬冬牙鼓响,公吏两边排;阎王生死案,东岳摄魂台。
带过可常问道:“你是出家人,郡王怎地恩顾你,缘何做出这等没天理的事出来?
你快快招了!“可常说:”并无此事。“府尹不听分辨,”左右拿下好生打!“左右将可常拖倒,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可常招道:”小僧果与新荷有好。一时念头差了,供招是实。“将新荷勘问,一般供招。临安府将可常、新荷供招呈上郡王。郡王本要打杀可常,因他满腹文章,不忍下手,监在狱中。
却说印长老自思:“可常是个有德行和尚,日常山门也不出,只在佛前看经,便是郡王府里唤去半日,未晚就回,又不在府中宿歇,此好从何而来?内中必有跷蹊!”连忙入城去传法寺,央住持搞大惠长老同到府中,与可常讨饶。郡工出堂,赐二长老坐,待茶。郡王开口便说:“可常无礼!我平日怎么看待他,却做下不仁之事!”二位长老跪下,再三禀说:“可常之罪,僧辈不敢替他分辨,但求恩王念平日错爱之情,可以饶恕一二。”郡王请二位长老回寺,“明日分付临安府量轻发落。”印长老开言:“覆恩王,此事日久自明。”郡王闻言心中不喜,退入后堂,再不出来。二位长老见郡王不出,也走出府来。槁长者道:“郡王嗔怪你说‘日久自明’。他不肯认错,便不出来。”印长老便说:“可常是个有德行的,日常无事,山门也下出,只在佛前看经。便是郡王府里唤去,去了半日便口,又不曾宿歇,此奸从何而来?故此小僧说‘日久自明’,必有冤枉。”槁长老道:“‘贫不与富敌,贱不与贵争。’僧家怎敢与王府争得是非?这也是宿世冤业,且得他量轻发落,却又理会。”说罢,各回寺去了,不在话下。次日郡王将封简子去临安府,即将可常、新荷量轻打断。有大尹禀郡王:“待新荷产子,可断。”
郡王分付,便要断出。府官只得将僧可常追了度碟,杖一百,发灵隐寺,转发宁家当差。
将新荷杖八十,发钱塘县转发宁家,追原钱一千贯还郡王府。
却说印长老接得可常,满寺僧众教长老休要安着可常在寺中,玷辱宗风。长老对众僧说:“此事必有跷蹊,久后自明。”长老令人山后搭一草舍,教可常将息棒疮好了,着他自回乡去。
且说郡王把新荷发落宁家,追原钱一千贯。新荷父母对女儿说:“我又无钱,你若有私房积蓄,将来凑还府中。”新荷说,“这钱自有人替我出。”张公骂道:“你这贱人!与个穷和尚通奸,他的度牒也被迫了,却那得钱来替你还府中。”新荷说:“可

页数:53/399
码字不易,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您又有闲心的话,请点击广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