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警世通言》作者:[明]冯梦龙

法,歪歪的四六,怯怯的策论,馈债的判语,那定是少年初学。虽然学问未充,养他一两科,年还不长,且脱了鲜于同这件干纪。”算汁已定,如法阅卷,取了几个不整下齐,略略有些笔资的,大圈大点,呈上主司。主司都批了“中”字。到八月廿八日,主司同各经房在至公堂上拆号填榜。《礼记珍房首卷是桂林府兴安县学生,复姓鲜于,名同,习忻L记》,又是那五十六的怪物、笑具侥幸了。刺公好生惊异。主司见刺公有不乐之色,问其缘故。恻公道:“那鲜于同年纪已老,恐置之魁列,无以压服后生,情愿把一卷换他。”主司指堂上匾额,道:
“此堂既名为‘至公堂,,岂可以老少而私爱惜乎?自古龙头属于老成,也好把天下读书人的志气鼓舞一番。遂不含更换,判定厂第五名正魁,例公无可奈何。正是:
饶君用尽千般力,命里安排动不得。
本心拎取少年郎,依旧取将老怪物。
制公立心不要中鲜于“先辈”,故此只拣下整齐的文字才中。那鲜于同是宿学之上,文字必然整齐,如何反投其机?原来鲜于同为八月初七日看了例公入帘,自旧遇合十有八九。回归寓中多吃了几杯生俩,坏了脾胃,破腹起来。勉强进场,一头想文字,一头泄泻,泻得一丝两气,草草完篇。二场三场,仍复如此,十分才学,不曾用得一分出来。
自谓万元中式之理,昧知测公到不要整齐文字,以此竟占了个高魁“也是命里否极泰来,颠之倒之,自然凑巧。那兴安县刚刚只中他一个举人。当日鹿鸣宴罢,八同年序齿,他就居了第一。各房考官见了门生,俱各欢喜,惟刺公闷闷不悦。鲜于同感砌公两番知遇之恩,愈加殷勤,删公愈加懒散。上京会试,只照常规,全无作兴加厚之意。明年鲜于同五十八岁,会试,又下第了。相见刺公,剜公更无别语,只劝他选了官罢。鲜子同做了四十十年秀才,不肯做贡生官,今日才中得一年乡试,怎肯就举人职,回家读书,愈觉有兴。每闻里中秀才会文,他就袖了纸墨笔砚,捱入会中同做。凭众人耍他,笑他,咳他,厌他,总下在意。做完了文字,将众人所作看了一遍,欣然而归,以此为常。
光阴在再,不觉转眼三年,又当会试之期。鲜于同时年六十有一,年齿虽增,匡钎如;日。在北京第二遍会试,在寓所得其一梦。梦见中了正魁,会试录上有名,下面却填做稷诗经》,不是《礼记》。鲜于同本是个宿学之士,那一经不通?他功名心急,梦中之言,不由不信,就改了《诗经》应试。事有凑巧,物有偶然。砌知县为官清正,行取到京,钦授礼科给

页数:147/399
码字不易,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您又有闲心的话,请点击广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