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警世通言》作者:[明]冯梦龙
官的多有年家。又趁船到京口,欲要渡江,怎奈连口大西风,土木船寸步难行。只得往句吝一路步行而入,径往留都。区数国都那几个城门:
神策金川仪风门,怀远请凉到石城。
三山聚宝连通济,洪武朝阳走太平。
马德称由通济门人城,到饭店中宿了一夜。次早往部科等各衙门打听,往年多有年家为官的,如今升的升了,转的转了,死的死了,坏的坏了,一无所遇。乘兴而来,却难兴尽而返,流连光景,下觉又是半年有余,盘缠俱已用尽。虽下学伍大夫吴门乞食,也难免吕蒙正憎院投斋。忽一日,德称投斋到大报恩寺,遇见个相识乡亲,问其乡里之享。方知本省宗师按临岁考,德称在先服满时因无礼物送与学里师长,不曾动得起复文书及游学垦子,也不想如此久客于外。如今音信不通,教官径把他做避考申黜。千里之遥,无由辨复,真是: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德称闻此消息,长叹数声,无面回乡,意欲觅个馆地,权且教书糊口,再作道理。
谁知世人眼浅,不识高低。闻知异乡公子如此形状,必是个浪荡之徒,便有锦心绣肠,谁人信他,谁人请他?又过了几时,和尚们都怪他蒿恼。语言不逊,不可尽说。幸而天无绝人之路。有个运粮的赵指挥,要请个门馆先生同往北京,一则陪话,二则代笔。偶与承恩寺主持商议。德称闻知,想逍:“乘此机会,往北京一行,岂下两便。”遂央憎举荐。那俗憎也巴不得遣那穷鬼起身,就在指挥面前称扬德称好处,且是柬情甚少。赵指挥是武官,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省,便约德称在寺,投刺相见,择日请了下船同行。
德称口如悬河,宾主颇也得合。下一日到黄河岸口,德称偶然上岸登东。忽听发一声响,犹如天崩地裂之形。慌忙起身看时,吃了一惊,原来河口决了。赵指挥所统粮船三分四散,不知去向。但见水势滔滔,一望无际。
德称举目无依,仰天号哭,叹道:“此乃天绝我命也,不如死休!”方欲投入河流,遇一老者相救,问其来历。德称诉罢,老者侧然怜悯,道:“看你青春美质,将来岂无发迹之期?此去短盘至北京,费用亦不多,老夫带得有三两荒银,权力程敬!”说罢,去摸袖里,却摸个空,连呼“奇怪!”仔细看时,袖底有一小孔,那者者赶早出门,不知在那里遏着剪络的剪去了。老者嗟叹道:“古人云:”得咱心肯日,是你运通时。‘今日看起来,就是心肯,也有个天数。非是老夫吝惜,乃足下命运不通所致耳。欲屈足下过舍下,又恐路远不便,“乃邀德称到市心里,向一个相熟的主人家借银五钱为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