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四书五经-诗经
由己的事,我们总要迫不得已地为他人作嫁衣裳。能够在滚滚红尘中给我们以支撑的,正是希望;即使是最不现实的希望,也能让我们觉得活着、受苦受累是值得的。正如毛驴唇前悬着的麦穗,看得见却吃不到,但为了要吃到,就一直不停地往前走啊,走啊,走啊。
生命的度过不过如此。当全部的希望都彻底破灭之时,也就是生命走到了尽头之时。
------------------
鹊巢
——婚礼的包装
【原文】
维鹊有巢①,维鸠居之②;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③。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④;
之子于归,百两将之⑤。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⑥;
之子于归,百两成之⑦。
【注释】
①维:发语词,没有实义。鹊:喜鹊。 ② 鸠:布谷鸟。传说布谷鸟不筑巢。 ③ 两:同“辆”。百两:很多车辆。御(yu):迎接。 ④方:占有,占据。 ⑤ 将:护送。 ⑥盈:满,充满。 ⑦ 成:完成了结婚的仪式。
【译文】
喜鹊筑巢在树上,
布谷飞来就居住。
姑娘就要出嫁了,
百辆大车来迎她。
喜鹊筑巢在树上,
布谷飞来占有她。
姑娘就要出嫁了,
百辆大车护送她。
喜鹊筑巢在树上,
布谷飞来占满它。
姑娘就要出嫁了,
百辆大车迎娶她。
【读解】
这首诗写女子出嫁,可以想象那壮观的场面:满载财物的众多车辆,庞大的迎亲队伍前呼后拥,吹拉弹唱,大红大绿。论规格,显然上了档次。论身份地位,显然不是百姓家中人。
过去的礼仪档次,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人们以财物的多少,来表明身份地位的高低贵贱。在这个意义上,财物、规格就变成了一种符号,财物本身的价值如同说明书,用来说明主人的社会地位。
这种相沿成习的仪式保存到现在,形式虽在,内容却起了变化:礼仪档次的高低,成了拥有金钱多少的说明书。经常可见的情形是,金钱不多,场面不小,形式和内容背离。这大概也是“人心不古”的饿表现之一吧。如今的假冒伪劣产品,不时配上可以乱真的“包装”。“包装”的走红,已到了经常使人疑心的地步:越是堂而皇之的包装,越让人担心到底有几分真实货色。即使是货真价实的饿东西,为了出手,也不得不包装。于是,在包装之下,真假好坏全都一锅煮了。
好在如今相亲结婚已不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