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四书五经-左传

一个人不同他人发生联系,就无所谓利益;交往也意味着交换,付出多少,便得到多少, 不付出就无所获。只想获得而不愿付出,就破坏了交换,也没有了平等,也就很难再获取利益。
  交换,实质上也是让对方有利可图。烛之武去游说秦穆公,如果秦穆公觉得无利可图,会甘愿罢休吗?所谓挑拨离间,多半也要利用人们觉得有利可图的心理。离开这一点,挑拨挑间是难以成功的。搞阴谋诡计的人也常常利用这一点。“将欲取之,必先予 之”,这也是说用给予好处引人上钩,然后再将其吃掉。
  中国传统的谋咯,可以说把利益原则发挥到了极致。除了上面说的之外,还有所谓借刀杀人、过河拆桥、上屋拔梯、赏一安百、欲擒故纵、美人诱惑、坐收渔利、奇货可居、害一利百等等, 都是从不同角度利用或发挥利益原则。可以毫不夸张他说,处世为人的方方面面都与利益原则有千丝万缕的
  ------------------

  蹇叔哭师(僖公三十二年)
  ——利令智昏必遭惩罚
  【原文】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1)。出绛(2),柩有声如牛(3)。卜偃使大夫拜(4),曰:“君命大事(5)将有西师过轶我(6),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7):“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8),若潜师以来(9),国可得也(10)。”穆公访诸蹇叔(11)。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12),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13),必有悖心(14)。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盂明、 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15)。蹇叔哭之曰:“盂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16)”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17),崤有二陵焉(18)。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19);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 余收尔骨焉(20)!”秦师遂东。
  【注释】
  (1)殡:停丧。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2)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 (3)柩(jiu):装有尸体的棺材。 (4)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 (5)大事:指战争。古时 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6)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 (7)杞子:秦国大夫。 (8)掌:仑理。管,钥匙。 (9)潜:秘密地。 (10)国:国都。

页数:36/107
码字不易,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您又有闲心的话,请点击广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