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四书五经-左传
权威不可能没有,但不应当是形同虚设的。晋文公重耳,可 以称雄一时,最终未能一统天下,这本身也表明他还不具有真正 的权威。不过,他在一定范围内的成功,还是表明他不愧为一代 豪杰,他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
年轻时的流亡生活的磨炼,为晋文公重耳的称雄作了远铺垫。 城濮之战的获胜,与重耳严政教民,君臣上下团结一心,运用外 交手段拉拢盟国,在战场上讲究战术和谋略等做法有直接关系。
由此我们可以见出,战争到了春秋时代已经变成了一门复杂 的艺术,远古时代的打仗办法已经大大地落后了。战争的环节更 多,涉及的方面更广,对智慧的要求更高,矛盾斗争更加错综复 杂。有勇有谋已不足以取胜,还要善于搞外交,搞“统一战线”, 还要善于笼络民心,保证“后院”不会起火,还要善于把各种不 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总而言之,仗是越打越精了。
在这种情况下,做一个统治者的确不那么容易。对他的要求, 几乎是对一个全才的要求:他必须是个出色的政治家,同时也是 优秀的外交家、军事家、鼓动家、谋咯家,要懂得天文地理,也 要懂得处世为人,礼仪制度,要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来应付各种 繁杂的事情。这种统治者离孔子所理想的统治者相去实在太远,在 这时讲“克己复礼”,是多么不合时宜!
------------------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
——晓之以利益,动之以利益
【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1),且贰于楚也(2)。晋 军函陵(3),秦军汜南(4)。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5):“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6),师必 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力也 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 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7)。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其亡矣。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8),君知其难也;焉用 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9),行李之往 来(10),共其乏困(11),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2)。许君焦瑕(13),朝济而夕设版焉(14),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15),又欲肆其西封(16);不阙秦,将焉取之(17)?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