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四书五经-左传

手对抗的实力。如果没有这些东西作后盾,大概也难以用,“一言”让敌手退却,毕竟来者不善,敢于来犯,也就意味看来者不会顾及什么先君之盟。
  所谓大义凛然,只有在这种关键时刻才会显现出来,英雄本色也只有在这时才会显现出来。战场上的浴血奋战、刀光剑影是一回事,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巧妙应对又是一回事,并不一定非要真刀真枪地厮杀才算得上英雄。
  不过,也有一点差别:对于丧失了良知、丧心病狂、歇斯底里的战争贩子来说,再绝妙的外交辞令和应对技巧,都是无济于事的。强盗自有强盗的逻辑,有时甚至连逻辑也不讲。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何曾讲过逻辑?日本人发动卢沟桥事变时,何曾讲过逻辑?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又何曾讲过逻辑?强盗总归是强盗,有时他们可能假惺惺地找借口,有时则赤裸裸地烧杀抢掠。
  照这种标准来看,齐孝公这样的人,也还算是天良尚未丧尽, 还没有达到丧心病狂的地步,在无言以对之后还知道退兵。这种好事肯定不多了,大概也只有讲究礼义廉耻的古代才会有。现代社会中,要么是赤裸棵地恃强凌弱,要么是谈判桌上的利益交换。
  要真正具有与敌手抗衡的实力,应当软、硬两手兼备,既要在外交场合周旋的智慧和技巧,也要有军事的、国力的、民众的实力作为后盾,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晋楚城濮之战(僖公二十八年)
  ——仗越打越精
  【原文】
  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懿次于城濮(1)。楚师背郄而舍(2),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3):“原田每每(4),舍其旧而新是谋(5)。”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候, 若其不捷,表里山河(6),必无害也。”公曰:“若楚惠何?”栾贞子 曰:“汉阳诸姬(7),楚实尽之。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晋侯 梦与楚子搏(8),楚子伏己而嘏其脑(9),是以惧。子犯曰:“吉。我得 天,楚伏其罪(10),吾且柔之矣(11)!”
  子玉使斗勃请战(12),曰:“请与君之士戏(13),君冯轼而观之,得 臣与寓目焉(14)。”晋侯使栾枝对曰:“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之 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 夫谓二三子(15):戒尔车乘(16),敬尔君事,诘朝将见(17)。”
  晋车七百乘,靶、勒、鞅、鞴(18)。晋侯登有莘之墟以观师(19),曰: “少长有礼,其可用也。”遂伐其木,以益其兵。

页数:27/107
码字不易,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您又有闲心的话,请点击广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