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四书五经-论语
子路问:“君于崇尚勇敢吗?”孔子说:“君子崇尚义。君子只 有勇敢而没有义就会惹乱子,小人只有勇敢而没有义就会成为强 盗。”
【读解】
孔子尚德尚义而不尚勇,主张用礼义来规薄约束勇敢。当然, 这并不是说勇敢这种品质不好,而是说如果不加以规范约和勇 敢就会走向反面,就会出问题。这就是他在“六言六蔽”里所说 的,“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以及在《泰伯》篇里所说的“勇而 无礼则乱。”
尤其是对那些道德品质败坏的小人来说,无勇倒还没有什么, 一旦有勇,那便真会成为害群之马;肆无忌惮,无恶不作,闹得 社会不得安宁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随时用道德规范或者说礼义来约束自己,特 别是在那些容易引起“一时之忿”的场合下,多想想后果,以义 为上,以免闯下祸乱,给他人和自己都带来危害。
------------------
君子僧恶什么?
【原文】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①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 居下流②而讪③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①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⑤以为知者,恶不孙(6)以为勇者, 恶讦(7)以为直者。”
【注释】
①恶:厌恶,憎恶。②居下流:指处于低下的地位,晚唐以 前的《论语》没有“居下流”中的“流”字,所以一般认为是衍文。③ 汕:毁谤。④窒:阻塞不通,这里指顽固不化,固执到底。 ⑤徼(jiao):抄袭。6)孙:同“逊”。(7)讦(jie):揭发检举别人的 隐私或过错。
【译文】
子贡问:“君子也有僧恶吗?”孔子说:“有憎恶。憎恶宣扬别 人坏处的人,憎恶身居下位却毁谤上司的人,憎恶勇敢却没有礼 义的人,憎恶果敢却刚愎自用的人。”
孔子问:“赐啊,你也有憎恶吗?”子贡回答:“ 恶把抄袭当 作有学问的人,憎恶把傲慢当作勇敢的人,憎恶把揭发别人隐私 当作直率的人。”
【读解】
老师和学生的憎恶加起来,一共是七种。这七种憎恶在一般 意义上说都不难理解,但也有几种值得引起我们特别的注意。
一是憎恶宣扬别人坏处的问题,在《颜渊》篇里,孔子已经 说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在《季氏》篇里, 孔子又强调过”乐道人之乐善”。其实,这些也就是《中庸》里 面所说的“隐恶而扬善”的品质。这种品质,正如我们在《中庸》的 讲解里已经说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