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四书五经-论语
憾的是,我们似乎已不生活在诗的时代,而是散文的时代 (借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说法)。在散文的时代里,“诗是什么?” 既已发生了问题,诗人也不知道上哪儿去了(有人说做书生意姜 了)。我们又上哪凡去学诗呢?那也就只好学散文了吧
------------------
礼乐到底是什么?
【原文】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译文】
孔子说:“总是说礼呀礼呀,难道仅仅指玉帛之类的礼物吗? 总是说乐呀乐呀,难道仅仅指钟鼓之类的乐器吗?”
【读解】
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
礼并不只是指送送玉帛,送送乳猪之类,而是指它蕴含著的 文化精伸、道德精神。同样,乐也并不只是指弹弹琴瑟,敲敲钟 鼓,唱唱卡拉OK之类,而是指这些活动对于人的精神境界和修养 的升华。
说穿了,圣人所重视的是礼乐的实质内容,反对的是徒具形 式的外表门面。所以,孔子曾经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 仁,如乐何?”(《八佾》)当林放问礼的本质时,孔子又说:“大 哉问,与其奢也,宁 ;丧,与其易也,宁戚。”(《八佾》) 就是反对形式主义的排场,而强调内心和情感上的符合礼丁要求。
------------------
色厉内荏,穿窬之盗
【原文】
子曰:“色厉而内荏①,譬诸小人,其犹穿窬②之盗也与?”
【注释】
①荏:软弱。②窬(yu):同“逾”,越过。
【译文】
孔子说:“外表严厉内心虚弱,若用小人来作比喻,大概就像 个钻洞爬墙的小偷吧?”
【读解】
这是非常绝妙的一个比喻。
“做贼心虚,色厉年茬的人也心虚,所以非常贴切而叉生动。 与那些乡原先生,巧言令色、胁肩馅笑之徒外柔年险,笑里 藏刀不同,色厉年荏的人是外强中干,表面上峨冠博带,西装革 ,一本正经,很有威严,但实№上是拉大旗作虎皮,借以吓人, 内心空虚得很。这种人精神极度紧张,多半患有高血压、冠心病 或神经衰弱症。
与那些乡原先生,巧言令色、胁肩诌笑之徒一样,色厉内荏 者的致命伤也仍然是那一个字——假!都是偷道德的贼,钻洞爬 墙,欺世盗名。
钻人心的洞,爬名利的墙。 我们能不打假,能不抓贼吗?
------------------
好好先生是偷道德的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