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续英烈传

  当时李景隆军中,有一个山东参政,姓铁名铉,朝廷命他督饷从征。他见景隆毫无才略,举动皆合败辙,心甚忿忿不平,每与参督军高巍谈论。今见景隆败走德州,自恨无兵权在手,不能出力支撑,只得随他奔到德州。又闻燕王追来,事势紧急。此时正值端午,铁铉置酒邀高巍同饮,饮到半酣,因慷慨涕泣道:“事有常变,不能守经,便当用权。我与你既为朝廷臣子,则朝廷之事,亦你我之事,岂可坐观成败?今燕兵乘胜追来,李元帅又半筹莫展,唯有败走。败走一城,遂失一城;败走一邑,又失一邑。自北而南,多少城邑,可尽供其败走哉!”高巍道:“明公所论最是。但兵权在他掌握,岂容明公作主?”铁铉道:“德州已为彼据,不必论矣。但我乃山东参政,济南乃山东地界,我当为朝廷死守也。”高巍大喜道:“此论是也!”因沥酒誓死同盟,协力共守济南,以待后援。遂不告景隆,趋还济南,一面招集义勇兵将,一面收集溃亡士卒,坚守济南,以待燕兵。
  再说李景隆逃入德州,喘息未定,忽又报燕兵追至,惊慌无惜,只得写一封书,叫人上与燕王,求他息兵讲和。燕王得书,看了笑道:“乃已至此,兵可息乎?和可讲乎?”道衍道:“虽然不可,宜缓之以懈其心,不可说破。”燕王点头道:“是。”回书道:“要息兵讲和,必得齐泰、黄子澄二奸人方可。”景隆得书,只得将书上与朝廷。朝廷见了,遂暂罢齐泰、黄子澄之职,以谢燕。不意燕王竟不肯息兵,而追来愈急。李景隆欲要又逃,却不知逃往何处去好,忽有人说道:“闻铁铉招集兵将,保守济南,可往依之。”景隆大喜。欲明明遁去,又恐燕兵追赶,只捱至夜间,方率兵逃往济南。只因这一逃,有分教:逃身有路,再战无功。欲知后事,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九回 铁铉尽力守孤城 盛庸恢复诸郡县
  却说李景隆率兵逃到济南,铁铉接了入城。李景隆就要归并其权,铁铉不肯,道:“元帅奉旨讨燕,屡屡失利,驻扎无定。至于守济南之城,乃铁铉地方之责。若元帅并去,倘一旦有失,则罪将谁归?”景隆道:“既如此说,你须坚守。”铁铉一力应承不题。
  且说燕王到德州,见李景隆已走,城中空虚,遂入城出榜安民。一时官吏尽皆归顺,唯教谕王贵,闻知燕王破了城,因升明伦堂,召诸生齐集,大哭道:“此堂名明伦,今日君臣之伦安在?倘欲苟活立于此,岂不愧死!”遂以头触柱而死。诸生哀而厚葬之。
  燕王既下了德州,闻景隆逃往济南,遂又引兵追

页数:55/97
码字不易,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您又有闲心的话,请点击广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