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欢喜冤家》(明)西湖渔隐

公去了未曾?”妻子道:“昨晚你转身,我随即出来,言语挑他,不肯干着此事。竟自扯脱了门去了。”史温顿足道
:“怎好,今番定要起解了。”忙赶到兵房,他见徐希道:“兄的文书,今早已签押了,已自绝去了,放心。”再不答
话,竟往县外去了。只因他一点念头,后来进京,在工部当差,着实能干,恰值着九卿举荐人材,大堂上荐了他,就授
了兵部武库司主事。任部数年,转至郎中,实心任事,暗练边防。宣德十九年朝议会推,推他为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
签都御史,巡抚甘肃等处地方,从来三考出身,那有这般显耀。只因不犯邪色,直做到二品。有一个对联:
徐希登二品,商格中三元。
天下第一件阴骘,是不奸淫妇女的事大。
如今且说浙江杭州府钱塘县本学一个秀才,姓王名有道,年纪二十五岁了。十五岁入学,二十岁上帮补,学业充足,
人有期望的饱学,娶妻孟月华,小他两岁,又是才貌全兼的一个妇人。他父亲孟明时,一个大财主,独养女儿,十分爱
惜,如同掌上明珠。夫妻二人,十分相得。此时三月初的,清明节近,孟明时住在湖市新河坝边,是日清明,着人进城
接了女婿女儿,往玉泉上坟祭扫。湖船住在昭庆寺前,两边都到齐,下了船,撑至徐大河头。上岸,竟至坟上。列下祭
礼,男男女女,拜拜扶扶,忙了一会。只见那日南来北往,祭扫的人络绎不绝。有赋一篇。单为清明而作:
匆匆时晚,更消风雨几番。寂寂寒食,惟见梨花数树。醉易忘老,醒难别
春。闲愁不为吹除,佳节岂宜抛掷。尔乃单衣初试,新火乍分。野老壶筋
,逐队也能上冢;农人荷笠,乘时且复烧金。翁仲解言,见兴亡之有数;
铜驼有恨,识岁序之不居。纸灰随蛛蝶而飞,麦菊为乌鸟所啄。长秋广陌
,喧传就鞠之郎。绿树红搂,困打秋千之女。村村插柳,在在闻莺。非凭
花下之歌,酬送杯中之物。儿童借问,不知几个护头。糕胜相遗,自是三
家村里。宿雨林香难舍,豪气鸟语犹娇。刺夫荒婿,何曾愉哭能开。拂面
红尘,尽是寻芳归去。正是:
棠梨花底哭声闻,纸作钱灰伴蝶群。
间却蓝溪先垄在,年年看吊过山坟。
那孟家一班人,吃了午饭,依先往徐大河头下了船,撑到岳坟湖口住了。男男女女一班儿,走到岳王殿上,朝王施
礼。前殿穿到后殿,东廊绕过西廊,出了环洞门,又至坟园里。看了尽忠报国四大字,分尸桧树两边开。又到坟前,看

页数:202/257
码字不易,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您又有闲心的话,请点击广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