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文明小史

”柳知府道:“说三千就是三千,还有什么说话不当话的?”其时金委员也坐在一旁,见柳知府讲到三千的话,这句话原是有的,是他吃了起来,没有同洋人说,倘若当面对出,未免难以为情,赶紧站起来解劝,好打断这话头,因向矿师说道:“我们出来已经不少日子了,现在须得赶紧回省的销差。柳大人这边能够再添上两千,自然是再好没有。倘若不能,就是三千,我们回去的盘川,也将就够用了。这里的事情,好在柳大人也要通禀上头,且看上头意思如何,再作道理。”那矿师本来还想同柳知府争长论短,听见金委员如此一说,也就罢手。只有柳知府到底是个忠厚人,心上还着实感激金委员替他排难解纷,便同矿师说:“我这里三千是现成的,倘要再多,实实凑不出来。几时动身,检定日子,好叫县里预备。”当下金委员便同矿师商量,后天一准起身。金委员又同柳知府说:“要先支几百两银子制备行装。”柳知府也答应了,立即传话账房,先送五百两银子过去。次日,柳知府将银子一并找足,矿师出立收据。是晚,柳知府又特地备了一席的满汉酒席,邀了营、县作陪,宾主六人,说说笑笑,自六点钟入席,直至二鼓以后,方才散席。席面上所谈的,全是闲话,并没有提到公事。次日,营、县一同到府署会齐,送他几个起身。府、县各官,一齐送至城外,方才回来,金委员同了洋人、翻译、自回武昌不提。
  且说柳知府回到衙中,先与刑名师爷商量,这事如何申详上宪?拟了稿子,改了再改。毕竟柳知府有点学问,自己颇能动笔,便将这事始末,详详细细,通禀上宪。并说现在闹事的人,都已拿到,收在监里,听候发落。但未题到停考一节,又把武童闹事,及拆毁府大堂情形,改轻了些。禀帖发出,又传了各学教官到府谕话,告诉他们洋人已去,前头武考未曾考完,定期后天接考下去,叫各教官去传知各考童知道。谁知到了这天,来赴考的,甚是寥寥,却是为何呢?一半是为了川资带的有限,不能久待,早已回家去的;一半是此番闹事,武童大半在场,恐怕府大人借考为名,顺便捉拿他们,因此畏罪不敢来的,十分中倒有五六分是如此思想。所以赴考的人,比起报名的时候,十分中只来得一二分。柳知府无可如何,只好草草完事。至于那些绅士们,也曾来催问过好几次,柳知府推诚布公的对他们说:“这事情已经禀过上头,只得听候上头发落。至于拿到的人,但有一线可以开脱他们的地方,我没有不竭力的替他们开脱,还有武童聚众,以及打坏本府大堂这些事情,通统没有叙上。”众绅士道:“大公祖体恤我们百姓,

页数:27/296
码字不易,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您又有闲心的话,请点击广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