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青楼宝鉴
上瘦得都不成样子了。到了夏天五六月里,倒好像稍微好点儿了,不过也还有点儿发烧,只是没有躺倒就是了。他自己觉得好点儿了,也就大意起来:前天坐马车到明园去了一趟,昨天就躺倒了,精神力气一点儿也没有。有时候心里烦躁,嘴里就要气喘;有时候昏昏沉沉,问她一声不响。一天就吃半碗稀饭,吃下去也全都变成痰了。夜里老睡不着;睡着了就出冷汗。她自己觉得不好,还一个劲儿地哭。──不知道可有什么法儿治没有。”
高亚白点点头说:“这是痨病。去年九月起病的时候要是就服‘补中益气汤’,一点儿事儿也没有。当作伤风感冒治,也误了点儿事。今天的病,并不是坐马车引起的,不坐马车也要旧病复发了。病的根源,是由于先天不足,气血两亏,加上脾胃又生得娇弱。不过脾胃娇弱的人很多,不至于都变成痨病;大概贵相好其人必定绝顶聪明,加上用心过度,所以忧思烦恼,日积月累,于是脾胃大伤。脾胃伤则形容羸瘦,四肢无力,咳嗽多痰,吞酸嗳气,饮食少进,经常发烧,终成痨病。如今不止脾胃失调,心肾也有所伤。烦躁、盗汗,只是开头,过几天腰膝冷痛、心慌心悸、恶梦谵语这些毛病都有可能出现。”玉甫接口说:“怎么不是呢!现在就已经有这些毛病了:睡着了常常会大喊大叫,醒来了说是做梦;至于腰膝痛,已经很久了。”
于是亚白提笔蘸墨,想了一想说:“胃口既然浅薄,恐怕吃药也难吧?”玉甫皱眉说:“可不是吗!她还有个讳疾忌医的毛病最不好:请来先生开了方子,吃了三四帖,刚刚好点儿,就停了。有个丸药的方子,干脆就没吃过。”
亚白听这么说,略一思索,当即兔起鹘落,开了个方子,前叙脉案,后列药味,或拌或炒一一注明,递给了玉甫。子刚也过来一同观看。浣芳只当有什么好看的,扳开玉甫的胳膊挤进来也要看,见是满纸草字,方才罢了。
玉甫约略过目,拱手道谢,又问:“还要请教:往常她病了,总喜欢哭,喜欢有人陪着她说说话儿;如今不哭也不说了,是不是病势有变?”亚白说:“不是的。从前是焦躁,如今是昏倦,都是心经上的毛病。要是能够做到无思无虑,再加调摄得宜,比吃药还好呢。”
子刚也问:“这种病能好么?”亚白说:“怎么不会好?不过病的时间长了,好起来也不免要慢点儿。眼前个把月是不要紧的,只要按时服我的药,不要再多思多虑,大约过了秋分,就可望痊愈了。”
玉甫听了,请亚白、子刚宽坐,自己拿着方子,去给李秀姐看。秀姐刚醒,坐在床上。玉甫念出脉案和药味,又把刚才亚白的话讲述了一遍。秀姐听说漱芳的病过秋之后即能痊愈,自然欢喜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