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负曝闲谈》作者:清.遽园
看看时候已是亥正。单幼仁在腰里摸出了四块下脚,同着殷必佑走出了弄堂,叫了两部东洋车,自回学堂不表。
且说这陈铁血原是浙江省金华县人氏,祖上也是世代书香。
他老人家是个饱学秀才,七上乡闱,文章憎命,遂改学了幕道。
出手之后,就在钱塘县衙门里处馆。及至生了陈铁血,自幼叫他用功念书,十三岁上撷了泮芹,一时有神童之目。及至乡试,竟步了他老人家的后尘,两次名落孙山,心上十分着恼。刚巧那年七月,朝廷下诏维新,饬各省督抚设立学堂,培养人才,将来好为国家所用。他有个母舅,是个举人,文学兼优,闻名远近,学堂总办以重礼聘为教习。陈铁血得了这个信息,一想自己功不成名不就,倒不如走了这条捷径,也可以图个出身。
当下写封信给他母舅,诉明来意。他母舅平日也把他十分器重,见了信自然答应。把他带进学堂之后,先给他在帐房里面位置一席。这陈铁血天资又好,记性又高,不过跟着洋文教习念念什么珀拉玛、福斯乎礼特、色根乎礼特。久之又久,颇能贯通。
他母舅又检些新书,叫他阅看,因此学问一日深一日,见识一日高一日,竟成了一个中西一贯的人才才。那年上海创办民立学堂,遍地皆是,就有人慕名来请。陈铁血一想:“混在杭州城里,一万年也不会有什么机缘。上海是通商口岸,地大物博。
况且又有租界,有什么事,可以受外人保护的。”主意拿定,便向他母舅说知一切,他母舅也无所不可。
陈铁血收拾收拾,到了上海。那个学堂叫做蒙养书院,学生都是小孩子,程度尚浅,用不着高等学问,随随便便教些粗浅功夫。过了半年,谁知这开学堂的因为经费支绌,就此停办。
陈铁血失了馆地,弄得进退两难。幸亏有个朋友,叫做张东海,在大马路开了一所翻译新书局,请他暂时住下,帮他翻译翻译,每月送他五十金的束修。陈铁血这才安心乐意,住在上海。
却说上海那些维新党,看看外国一日强似一日,中国一日弱似一日,不由他不脑气掣动,血脉偾张,拼着下些预备功夫,要在天演物竞的界上,立个基矗又为着中国政府事事压制,动不动便说他们是乱党,是莠民。请教列位,这些在新空气里涵养过来的人,如何肯受这般恶气?有的著书立说指斥政府,唾骂官场;又靠着上海租界外人保护之权,无论什么人奈何他们不得,因此他们的胆量渐渐的大了,气焰渐渐的高了。又在一个花园里,设了一个演说坛,每逢礼拜,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