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樵史演义 清 陆应旸

,岂能安享?乞皇上念念刻刻,上在缵二祖列宗之鸿业,愤先帝之深仇,而振举朝之精神,萃四海之物力,以并于选将练兵报仇雪耻之一事。庶人心犹可救,天意尚可回耳。
  此本一上,喧传南都。道史可法忠肝义胆,可以对天地、泣鬼神。却被马士英看得扯淡,票上本呈,只批得“知道了”三个字。虽是这等说,南京刻成一本,哪一个不买本看看?是盖公道在人,良心不泯。有诗为证:
  阁部前驱天四垂,赳赳桓桓主雄姿。
  江北城阙静不动,虎将蛟兵争有为。
  四镇骄帅视鼻息,朝右耽耽妒娥眉。
  御西防北心良苦,治国筹边安所施?
  弱君权相图眼下,空使忠良费万思。
  封章百上百不效,大厦难将一木支。
  只今碧血盈盈在,读未终篇泪已□!

第三十三回 褒忠臣权相市公 定爰书法司被逐
  谁人说道江山败,奖忠良非茫昧,引用匪人无计奈。为伊嗟,为伊恨,顿把朝纲坏。  魂惊骨颤多尴尬,忠旌奸斥须分界。魏逆案重索债,却只说法司无赖,夜郎空自大。《青玉案》
  阮党如何肯奖忠?当权马相示虚公。
  无端酷罚报还报,一纲贤愚罹此中。
  话说阁部史可法驻扎淮扬,日夜劳心焦思,既苦无兵,又苦无饷。再三设法,查有崇祯十二年条陈海运的沈廷扬,原籍苏州府崇明县人,虽是赀郎出身,是个识海性、善水战的。崇祯委他海运,年年是他督理,再无失风坏船、稽程折米的事。崇祯道他勤劳王事,连升他户部山东司郎中,直加至光禄寺少卿。十七年运的粮,尚未出港口,存下有一百万石。大海运船二十八只还泊在海口,得了崇祯皇帝凶讯,不敢前进。适值高杰跋扈,有背叛的光景,奉旨把粮就在阁部史可法汛地暂住,要赍往北边付与吴三桂赏军。及至吴三桂不收,弘光派发与史可法、刘泽清、郑鸿逵军前作饷。高杰越恼了,口口声声要反。其时江南巡抚是郑,乃有风力肯做事的人。体访将沈廷扬的海运船已过江来了,是他堂弟沈虎文管辖。又访问虎文号来山,乃晓天文、识地理的人。就差游击林肃若,征聘他出来做了赞画,委以兵事。领了吴淞总兵田声嘉,会同了总兵郑鸿逵前往镇江,防备高杰谋反,好护持江以南一带地方。其时兵船开处,威风凛凛,杀气腾腾,三千人马,胜如十万,好不齐整。有诗为证:
  高帅跋扈射城下,郑抚调兵兼拨马。
  江北丝纶阁部忧,老壮补伍不放假。
  日暮风起东西呼,夜战勿惭兵力寡。
  军中赞画乃异人,被征难辞以无暇。
  提兵北望是瓜洲,城下此时皆砾瓦。

页数:141/175
码字不易,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您又有闲心的话,请点击广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