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乾隆游江南

:“我儿有此孝心,固然好极,但恐至善禅师未必肯来,我儿此去岂不空跑一回?况且外面风声虽然稍觉平静,万一沿途有个不测,叫为娘倚靠何人?你父亲虽然身死,也是他平日过于恃势,以致激成众怒,造成今日自食恶果。在为娘之意,以为冤家宜解不宜结,就此算了罢。只要我儿随后一心向上,也可过日。虽然父仇不可不报,还是忍耐为高,况且你父亲死有余辜、咎由自取,也不能怨恨你不代他报仇。”
  胡继祖听了这话便道:“母亲说哪里话来,父亲若不为机房中人将祖父杀死,父亲也不会与他们等人作对,今日父亲虽被高进忠所害,追本穷源,还是机匠留下来的祸根,眼见得父亲身遭惨杀,放着儿子不能代父报仇,还要儿子作什么?若说至善禅师不肯前来,儿子自然有法可想,即使至善禅师不念父亲与他有师徒之情面,还有三德和尚亦被惨杀,他两个徒弟同遭杀害,他岂有不怒之理?况至善样师又极重师徒之情,儿子此去,包管他一定前来。这件事母亲倒可不必虑他,若说沿途恐怕为人觉察,只要儿子处处分外小心,也无妨碍,就使粉身碎骨,是为代父报仇,也是甘心情愿,还可留一孝名。而况自古以来,官场中无论什么案件,皆是上不紧,下不追,千古如是。现在风声既已稍平,儿子此去,也是断断不妨的。望母亲准儿子前往才好。”不知陈氏果准胡继祖前往请至善否,且看下回分解。

第六十五回 奉旨访师方魁跋涉 应诏除害白眉登程
  话说胡继祖定要为父报仇,前往少林寺哭诉至善禅师。他母亲陈氏听他一番议论,也甚至情至理,因即答应准他前去。胡继祖欢喜无限,当下整了行装,也不多带物件,只扎束了一个小小包裹,内藏盘费,过了一天,次日即拜别他母亲动身,暂且休表。
  再说方魁自苏州奉旨前去四川延请白眉道人的首徒马雄,在路行程不只一日,这日已到四川,当至四川总督衙门,递呈圣旨。宣读已毕,即将方魁传进,问明一切,又派令县衙门差官各处探听。方魁出了衙门,就寻了客店住下,终日在茶坊酒肆各处打听白眉道人及马雄二人住处。探访了三五日,这日正在一座酒楼上饮酒,忽见楼下走上一人,远远看见,好似马雄的模样,他却不敢冒昧,恐怕误认,及待那人走至近前,再一细看,真是马雄。方魁心中喜出望外,因站起来,极口喊道:“马兄久违了,小弟这厢有礼了。”
  马雄见有人招呼,随即抬头一看,见是方魁,因诧异道:“贤弟因何至此?”方魁答道:“一言难尽,容小弟细细告知。”于是便邀马雄入座,又招呼小二添上酒菜。马雄团即

页数:297/331
码字不易,如果您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您又有闲心的话,请点击广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