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三季度货币供应量与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时间:2024-12-01
货币总量合理增长。9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09.5 万亿元,同比增长6.8%。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62.8 万亿元, 同比减少7.4%。流通中货币(M0)余额为12.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5%。前三季度现金净投放8386 亿元,同比多投放3763 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图1 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

专栏1 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体系的回顾和展望 货币供应量是某一时点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的总和。现代经济活 动中,货币的形态多种多样,很多金融产品和工具都具有货币性。IMF《货币与 金融统计手册及编制指南》以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为基本框架,以可测性、可控 性、相关性为标准,阐述了充当广义货币的金融工具必须具有流动性、交易媒介 和价值贮藏功能。各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国际通行的标准和规则,编制 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上虽存在差异,但普遍把流动性和价值稳定性 作为货币统计和货币层次划分的重要标准。我国自1994 年正式编制并向社会公 布货币供应量统计表,按照流通中便利程度的不同,将货币供应量分为M0、M1、 M2 三个层次。其中,M0 为流通中货币;M1 包括M0、单位活期存款;M2 包 括M1、单位定期和其他存款、个人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非存款机构 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份额。
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并非一成不变,主要根据金融工具的流动性、与经济 的匹配度动态调整。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自建立以来经历过四次较大程度的修 订。2001 年6 月,为适应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消除股票申购冻结资金对 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计入M2。2002 年3 月,为适应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环境的变化,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吸收的人民币存 款分别计入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2011 年10 月,为适应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发 展及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纳入 M2。2018 年1 月,货币市场基金快速发展,可用于支付、随时提现和价值贮藏, 具有货币属性,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也被纳入M2。但这四次调 整主要集中在M2,M1 的统计口径基本没有大的变化。
从国际经验看,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也会适时修订本国的货币供应量统计 口径,更好服务于宏观金融分析和货币政策调控。如美联储先后调整货币供应量 口径16 次,2020 年4 月又进行了一次较大的修订,主要是由于监管规则修订减 少了对美国储蓄存款账户的限制,将原在M2 中但不纳入M1 的储蓄存款,调整 为也纳入M1 统计。英格兰银行在20 世纪末,对货币供应量统计指标进行了22 次调整,其中1987 年将储蓄账户存款纳入流动性更高的M1 统计。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迅速发展,符合货币供应量定义的金融工 具范畴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必要动态完善。一是技术手段的进步提高了交换媒介 效率。如随着银行卡的出现和移动支付的发展,我国日常生活中现钞的使用越来 越少,个人活期存款不再受制于存折,而是成为流动性极强的支付工具,能够形 成即时消费能力,货币属性增强,可研究纳入M1 统计。二是出现了新的具有支 付功能的金融工具。如网络支付快速发展,非银行支付机构备付金在日常支付中 被广泛使用,具有与活期存款相同的货币属性,也可同步研究纳入M1 统计。三 是M2 统计要结合金融工具流动性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根据国际经验,各国货 币政策框架以价格调控模式为主,数量目标逐步淡化,部分数量指标也已取消, 如美联储已不再公布M3 和更广口径的货币。
人民银行正认真研究货币供应量统计修订的方案,未来将择机发布并适当 进行历史数据的回溯,不断提高货币反映经济活动变化的完整性和敏感性。也 要看到,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结构转型,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货币供应 量正在发生变化,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以及与主要经济变量的相关性正趋于减 弱,即使结合金融业态的发展不断修订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也不会改变这一趋 势。下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将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把金融总量更多 作为观测性、参考性、预期性的指标,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不断提升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适配性、有效性。
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合理增长。初步统计,9 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 量为402.2 万亿元,同比增长8%。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5.7 万亿元,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人民币贷款保持合理增长。前三季度 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5.4 万亿元,占同期社 会融资规模增量的60%。二是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多增,前三季度政府 债券净融资为7.2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22 万亿元;企业直接融资 同比少增,前三季度企业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同期少545 亿元,非金融 企业境内股票融资比上年同期少5039 亿元。三是表外融资有所减少。 前三季度信托贷款比上年同期多增2923 亿元,委托贷款、未贴现的 银行承兑汇票比上年同期多减1212 亿元、3893 亿元。四是贷款核销 力度较大,前三季度贷款核销增加9255 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804 亿元。

注:①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是指一定时期末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②自 2023 年1 月起,人民银行将消费金融公司、理财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三 类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纳入金融统计范围。由此,对社会融资规模中“实体 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和“贷款核销”数据进行调整。③表中同比数据按可比口径计算。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 员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
【推荐】 7月19日股市前瞻
【推荐】 2024年10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推荐】 7月金融数据:广义货币增长10.7% 人民币贷款增加3459亿元
【推荐】 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出炉 人民币贷款增加19.95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