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内可收台

时间:2017-03-28

二十年内可收台

2016-01-16 姚尧 姚尧

其实最初不愿意写台湾政治,因为这个巴掌大地方自娱自乐的事原本不值得特别着墨。只是一方面有许多读者希望我写,另一方面选举结果出来后肯定会有无数人写。所以,与其让那些不懂的人乱写以占据我们的屏幕,不如还是我来写以占据他们的屏幕吧,尽可能用一篇文章让读者了解台湾政治到底是怎么回事。

国民党走向衰败是从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李登辉接任“总统”开始的。

李登辉是蒋经国刻意栽培的接班人,蒋经国会看上他,主要原因大概有这么四点:

李登辉是台湾本省籍出生、却伪装出强烈的反“台独”倾向,成功骗过了蒋经国。

李登辉是农业经济专业的著名学者,是蒋经国亲自把他带入政坛的,自身并无复杂的人脉关系,相对不容易成立政治派系。

李登辉当时没有儿子,也没有孙子,只有个孙女,相对不会有家族传承的动力。

李登辉非常善于察言观色,卑躬屈膝地讨蒋经国的欢心。此人每次跟蒋经国谈话,屁股从来就只坐沙发的三分之一,听话时态度毕恭毕敬,无论蒋经国讲什么,他都会认真记下来,回去慢慢研究,然后再来向蒋经国报告(读者如果有志于在职场晋升,或可引为参考)。

李登辉刚刚接任总统时,手中的实权并不多,“行政权”掌握在“行政院长”俞国华手中,“党权”掌握在中央党部秘书长李焕手中,“国安”掌握在“国安会秘书长”蒋纬国手中,“军权”则掌握在“参谋总长”郝伯村手中。这就是中国数千年来权力游戏的传统,集权者通常不希望继任者也能够完全集权,总想搞出个制衡机制。最后的结果,要么就是继任者打破制衡形成新集权,要么就是权力分散导致政令无法推行。

李登辉非常清楚自己资历浅薄,如果不能担任党主席,则必然沦为一个被架空的“空头总统”。夺权的第一步就是要全力争夺蒋经国去世后的“代理党主席”一职,用党机器来掌控权力。当时以宋美龄为首的官邸派和亲蒋派不愿将党主席之位交给李登辉,而希望由“行政院长”俞国华来代理党主席,双方为此争执不下。

1月27日,国民党中常会按计划召开,李登辉请假缺席,而当时会议一直在讨论其他议程,代理党主席案却迟迟没有人提出。就在此时,突然跳出了一个小人物,他在中常会上原本是只有列席权而没有发言权的。但看到他那种心急如焚的表情,会议主席出于礼貌还是让他讲话了。于是,他慷慨激昂地说:“如果再不推出党主席,则对党、对国的伤害一天大过一天。晚推出一天,就多对不起经国先生一天。”说罢愤然退席,留下在场中常委一片愕然。

正是由于这位小人物的临门一脚,把全体中常委逼到没有退路,迅速一致同意李登辉出任国民党代主席,这个小人物就是后来台湾政坛炙手可热的宋楚瑜。这次拥立之功,让宋楚瑜建立了与李登辉之间“情同父子的关系”,从此在政治上平步青云。

李登辉抓到“总统”和代理党主席的大权后,打着“民主化”和“本土化”的旗号,开始了一系列的巩固权力政治斗争。他先是不动声色地将“内阁”成员逐步换成亲李派,架空“行政院长”俞国华,最后逼俞国华主动辞职,将中央党部秘书长李焕调任“行政院长”。虽然“行政院长”的职位更高,但这样一来,李焕离开了自己的执掌的党务系统,而接替李焕担任“中央党部秘书长”的就是宋楚瑜。

接下来,李登辉的目标是被蒋经国称为“镇岛大将军”的“参谋总长”郝伯村。郝伯村在军中经营已久,人脉丰富,而且深得蒋家、尤其是宋美龄的信赖,因此也就成了李登辉的眼中钉。李登辉再次使出了明升暗降的手法,将郝伯村调任“国防部长”。按照编制上说,“国防部长”能够入阁,是政府最高军事负责人,官位要比“参谋总长”高。但“国防部长”只是主持当局的日常军事事务,其重要性远不及直接指挥军事行动的“总参谋长”。为了保住郝伯村的兵权,宋美龄曾经特意邀请李登辉到士林官邸来会谈,此后还给李登辉写了两封信,但李登辉决心已定,终究还是把郝伯村“提升”为“国防部长”。郝伯村从军队起家,亲信党羽都在军队里,一旦离开了军队,便再不能调动军队里的一兵一卒,“郝家班底”也从此失去了顶梁柱,被李登辉在军队中的“本土化”给清洗干净了。

李登辉这种全方位铲除异己、巩固权力的做法,激化了党内矛盾,国民党内部逐渐分化成了两个派别,一个是李登辉及其亲信势力,被称为“主流派”,一个是亲蒋以及反李的“非主流派”。国民党自其创党以来就有着“不团结”的基因(直到现在朱立伦竞选高喊的口号还是“团结”),这些大佬们虽然都讨厌李登辉,却甘心被李登辉欺骗利用。李登辉用李焕出任“行政院长”挤掉俞国华,又用郝伯村出任“行政院长”挤掉李焕,然后再废掉郝柏村,则大佬中的反对势力就被李登辉全部击破了。

然而就在大佬们纷纷沦为闲云野鹤之际,国民党少壮派中反李登辉势力又突然崛起。1993年,赵少康、王建煊、周荃、陈癸淼、李胜峰、李庆华、郁慕明七人正式宣布脱离国民党,成立新党,以赵少康为召集人。新党是国民党建党以来第一个正式分裂出去的政党,其核心成员都是国民党刻意栽培的希望之星,如前“环保署长”赵少康、前“财政部长”王建煊、前国民党中央组工会副主任郁慕明等,他们原本可以在国民党的官僚系统里高官厚禄,但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们最终都与国民党分道扬镳了。

新党在1994年台北市长选举时气势达到高峰,他们推出的候选人是有“政治金童”之称的赵少康,对手是国民党的黄大洲和民进党的陈水扁。当时赵少康和陈水扁的民调始终处于伯仲之间,然而就在选举的关键时刻,李登辉为了不让背叛自己的赵少康当选,决议“弃黄保陈”,将与自己一样有着台独倾向的陈水扁推上了台北市长的位子。赵少康败选后逐渐淡出政坛,而新党则因其在国民党时代继承来的内讧基因而日渐凋零,到现在只能靠着中国大陆的奶水接济,在岛内高喊“一国两制”来刷存在感。

同样是1994年,宋楚瑜在李登辉的大力拔擢下选上了台湾省长。凭借在省长期间的勤政清廉的形象,宋楚瑜在岛内获得了极高的人气和声誉,却也因功高震主而遭到李登辉的忌惮。最终结果是李登辉实施“冻省”,宋楚瑜与李登辉矛盾激化。2000年“总统”大选时,宋楚瑜脱离国民党以独立身份参选,对阵国民党的连战、民进党的陈水扁、代表新党的作家李敖和因民进党内权力斗争而脱党参选的前主席许信良。最终的选举结果是陈水扁39.3%,宋楚瑜36.84%,连战23.1%,许信良0.63%,李敖0.13%。

这次选举有几件值得一提的事:

第一,宋楚瑜仅输给陈水扁2.46%,其实是非常有希望赢的。

第二,在选举的最关键时刻,李登辉指使手下抛出子虚乌有的“兴票案”,严重打击宋楚瑜的清廉形象。如果不是这件事,或许宋楚瑜就赢了。

第三,陈水扁虽然当选,但是他的选票只有四成。连战和宋楚瑜的选票总和有六成,倘若国民党不分裂,陈水扁是没有机会的。民进党虽然也有人脱党参选,但许信良最后只分走0.63%的选票,微乎其微。国民党的“不团结”基因,民进党没有。

第四,由于支持连战和宋楚瑜和票源高度重叠,所以彼此都想挖对方的墙角。选举前夕,时任台北市长的马英九发布假民调,说连战的民调已经超过宋楚瑜,呼吁选民“弃宋保连”,导致许多原本准备投票给宋楚瑜的选民最终改投连战。宋楚瑜一直坚信,如果没有马英九的假民调,他在2000年就已经是“总统”了,这是宋楚瑜和马英九长达十多年心结的开始,至今也不见丝毫可以冰释的可能。

陈水扁的当选使得国民党失去了在台湾长达五十年的执政权,3月18日开票当晚,数千国民党老党员及民众要求李登辉辞职以谢天下,造成数十位民众流血受伤。19日,国民党临时中常会宣布李登辉将在9月辞职的消息,这一来不但没有平息民愤,反而引来更为强烈的不满,抗争持续升级,甚至有部分中常委被打,座车被砸。3月24日,苦苦支撑以待变局的李登辉再也撑不下去了,被迫交出了党主席的位置。紧接着连战被中常会推举为代主席,开始了国民党的改革,重新进行党员登记。这一边,高票落选的宋楚瑜在群众的拥戴下,组建了亲民党,许多原来国民党、新党的政治人物纷纷加入。

随着李登辉的下台,国民党内部分人士开始积极运作“连宋会”,希望能够国亲合作。但宋楚瑜因为国民党抛出的“兴票案”而高票落选,对国民党恨之入骨,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在国民党“招降纳叛”,以扩充自己的实力,并没有多少心思去与国民党联合。国民党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虽然失去了行政权,却仍然是“立法院”的第一大党,也不愿意放下面子去追求亲民党。更兼此时的执政党是民进党,国民党和亲民党都还希望能与民进党进行某种程度上的合作以扩充自己的实力。直到“核四停建案”的爆发,国民党和亲民党才都明白自己都被陈水扁耍了。于是,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结成“在野联盟”。由于亲民党、新党皆是从国民党分离出来,而国民党的党旗“青天白日旗”为蓝色,故而这个阵营也称为泛蓝阵营。李登辉在交出国民党党主席的位子后不久,又被国民党开除了党籍。于是,不甘“台独”梦灭的李登辉以其在国民党的嫡系子弟为班底,组建了“台湾团结联盟”(简称“台联党”),自己担任精神领袖。“台联党”是李登辉“两国论”路线的延续,在“台独”问题上与民进党沆瀣一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民进党、“台联党”、“建国党”等“台独”组织也组成政治联盟,与泛蓝相抗衡。由于“盟主”民进党的党旗为绿色,故该阵营也称为“泛绿”阵营。从此,台湾政治进入蓝绿对决的时代。

2003年2月14日情人节,连战和宋楚瑜宣布以“国正亲副”和“连宋配”的形式参加2004年的“总统”大选。“连宋配”确定之后,泛蓝士气大振,无论是民调,还是各主流评论,都认为连宋将赢得大选。不料就在2004年3月19日,也就是大选投票的前一天,陈水扁和吕秀莲在泛绿大本营台南市金华路三段乘坐吉普车扫街拜票时遭到枪击,这就是后来被认为是自导自演的所谓“两颗子弹”事件。

3月20日投票当天,在投票入口处做的民调显示连宋是赢的,开票后连宋票数也是一路领先,想不到却在投票快结束时,扁吕的投票率急速飙升,并在最后关头上演惊天大逆转,获得50.12%的得票率,以极其微弱的优势打败了连宋的49.88%。由于逆转太过戏剧性,所以泛蓝支持者普遍相信这一切都是民进党的阴谋,连宋也当即决定提出“选举无效”和“当选无效”的诉讼,但陈水扁对于这些根本不予理睬。

陈水扁的策略是对的,他深刻地理解国民党的“不团结”基因,只要拖得时间久了,泛蓝内部自己就会斗起来。

4月10日,泛蓝在陈水扁办公室前举行超过二十万人参加的大游行。连宋演讲离开之后,现场民众在夜幕降临时分开始鼓噪,对着封锁线内的警察丢掷棍棒和饮料瓶子,并逐渐愈演愈烈,开始攀爬进入封锁区域,试图冲进陈水扁办公室。眼见群众的情绪逐渐失控,警方开始动用喷水车压制群众。受到强力水柱冲击的群众不进反退,情绪更加激动,警方的喷水车也由两部增加到五部。很快场面大乱,警方开始驱离群众,群众则以瓶子、石块、棍棒予以还击。晚上十点,国亲申请集会游行的时间已到,但泛蓝迟迟不愿离去,两千多名镇暴警察开始挺进,引得咒骂之声四起。警察直接冲入人群抓人,更使得冲突越发激烈,造成许多民众受伤,静坐抗议的“立委”也在混乱中受到波及。直到临晨一点,宋楚瑜回来平息冲突,才使得流血事件没有继续扩大。

此役过后,蓝营内部互相埋怨的情绪更加凸显,尤其尴尬的是身兼国民党副主席和台北市长的马英九。在这次冲突事件中,马英九先是以国民党副主席的身份参加所谓的合法集会,十点钟以后,他又改行台北市长的职责下令警察驱离群众,并造成流血事件。虽然马英九自己宣称这是遵守法律,但在蓝绿两边都不讨好。绿的怪他身为市长还带头集会闹事,蓝的怪他居然动用警力来镇压自己人。特别是宋楚瑜始终认为,马英九对于连宋这次败选其实是乐观其成的。因为按照连宋最初的协议,连战2004年当选后不再寻求连任,下一任由宋楚瑜来参选2008。如果宋楚瑜在2008年当选又再连任的话,马英九可能得到2016年才有机会参选“总统”了。再过十二年,天知道那时候会是什么情况,还不如现在打着世代交替的旗号抢班夺权,把连宋都淘汰掉。这是宋楚瑜对马英九的又一个大心结。 此时的泛蓝阵营表面上是同仇敌忾,其实已经心生嫌隙。连宋的意外败选,使得选前所商定的权力布局被完全打乱。为了本党的生存与发展,国民党和亲民党由于分抢同一块蛋糕而使得斗争被摊上了台面。例如“大选”结束后,国亲可以根据所获得的票数,领取约1.93亿的政党选举补助金。按照双方选前的约定,胜选后就将所有的补助金捐给公益事业。偏偏当时就根本没有想到过会选输,自然也就没有考虑过选输后如何处理这笔钱。由于都不是执政党,没有行政资源,当时两党的经费都很紧张。亲民党多次找国民党磋商,希望能拿回属于自己的那一半,约9000多万元。而国民党则认为,在“大选”中,所有的开销都是由国民党一力承担,区区1.9亿的补助款远远不够支付选举费用,又怎么还能分一半给亲民党呢?被逼无奈之下,才勉强同意分三次支付共计3000万元,但要到年底“立法委员”选举结束后才能兑现的支票。亲民党觉得,国民党社会基础雄厚,又有庞大的党产,怎么不在亲民党困难的时候施以援手,反倒为了几千万元斤斤计较,显然是在耍“老大做派”,逼得亲民党走投无路后,自动并入国民党。尤其在“反扁”集会游行中,亲民党一直进行着激烈的抗争,但国民党的态度却要温和的多,甚至有些暧昧,更让亲民党心里觉得不是滋味。

宋楚瑜感到国民党口头上跟他说兄弟同心,一致对抗民进党,但事实上却对他处处打压。他认为,完全仰赖国民党的结果,是亲民党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于是,他希望能够与民进党达成某种程度上的谅解,在国民党和民进党之间走出自己的第三条路。宋楚瑜内心的转变,正是陈水扁求之不得的,他做梦都希望能分化瓦解泛蓝阵营。

2005年2月24日,宋楚瑜和陈水扁在台北宾馆举办了酝酿已久的“扁宋会”,经过五个多小时的深谈,陈水扁送给宋楚瑜“真诚”二字的卷轴书法,宋楚瑜送给陈水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雕塑制品,寓意亲民党和民进党的合作将任重而道远。两人达成了“十点共识”,主要内容是陈水扁承认“一中宪法”,愿与宋楚瑜共同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宋楚瑜则承认陈水扁当选的正当性。宋楚瑜之所以会向民进党靠,一方面是记恨国民党的不仗义,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通吃蓝绿,以延续自己的政治生命。从这个角度上讲,宋楚瑜是标准的政客,没有永远的恩怨,只有永远的利益。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宋楚瑜不但没有通吃蓝绿,反而蓝绿都不讨好。蓝营认为宋楚瑜是在投降背叛,绿营则认为宋楚瑜“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最后结局是,许多曾经紧密追随宋楚瑜的亲民党员不愿背负投降背叛的骂名,纷纷回到了国民党。亲民党则由一度可与国民党、民进党分庭抗礼的第三势力沉沦为宋楚瑜实现个人政治利益的工具。

至此,陈水扁在岛内已经打败了他所有的敌人。虽然我们唾弃陈水扁的“台独”主张,虽然我们不齿陈水扁的贪腐行径,但必须承认,仅就政治人物的个人素质和领导能力而言,2005年之前的陈水扁还是可圈可点的。作为三级贫农之子的陈水扁,从小学读书到大学毕业,成绩永远是第一名。从政后一直是民进党内最耀眼的明星,施政效能也不错。陈水扁的堕落是从2005年彻底分化泛蓝之后才开始的,《易经·乾卦》上说“亢龙有悔”,陈水扁打败了所有的敌人,然后就开始一边腐化堕落,一边做自己的掘墓人了。自从2015年八月底“高捷弊案”爆发以来,陈水扁团队的弊案一个接一个的被引爆,后来还引发了百万红衫军上街头倒扁的政治运动。2008年马英九能够当选,与他自身的能力并无太大关系,实在是当时的局势已经塑造出陈水扁以及整个民进党高层几乎无人不贪的形象。所以那时候国民党换别人出来,要想胜选也并非难事。

相较于之前的李登辉和之后的蔡英文,陈水扁都不算台独倾向严重的人,他只有在需要温暖的时候才会把“台独”拿来消费。从这个角度上讲,陈水扁和马英九本质是一样的,他们只要能在那个小岛上当土皇帝就好,至于这个小岛是叫“中华民国”还是“台湾共和国”,并没有什么实质差别。两者的差别在于,陈水扁在被蓝营打击,需要绿营本土派支持时就会高喊“台独”,马英九在被绿营打击,需要中国大陆支持时才会向北京献媚。如果不是弊案被蓝营持续揭发后压力太大,相信陈水扁后期应该不至于在台独的路上走得那么远。

陈水扁的继任者蔡英文,相对陈水扁更像是有“台独理想”的人,李登辉的“两国论”就是出自此人之手。很多人都知道蔡英文有个外号叫“空心蔡”,因为她只会说些华丽的辞藻,但这个辞藻里面的内容是空的。其实,蔡英文以前不是空心菜,不但不空心,反而非常的实心,就是因为太实心了,她才会输掉2012年的选举。国民党攻击民进党的最重要的筹码就是两岸牌,因为民进党不接受“九二共识”就会引来中国大陆的愤怒,就会破坏两岸和平。那么,什么叫作“九二共识”?其实是各说各话,中国大陆这边的解释是“一中原则”,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这边的解释是“一中各表”,即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但对于这个中国可以各自表述,大陆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这边叫“中华民国”。其实,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推理下去,那么海峡两岸就可以算是两个中国,回到李登辉、蔡英文的“两国论”上去了,大陆怎么可能接受这个说法?所以每次国民党问蔡英文是否接受“九二共识”时,蔡英文总是回答:“1992年汪道涵和辜振甫有个会谈,但当时没有任何共识。所以‘九二会谈’这个是事实,但根本就没有什么‘九二共识’,我们怎么能取接受个完全不存在的东西呢?”蔡英文说得完全正确,可是她不懂得海峡两岸这么多年还可以谈,就在于这个不存在的“九二共识”,这在政治学上叫“创造性模糊”。一旦有一方非要把这个说清楚,那就没法谈了。蔡英文逢人就解释没有“九二共识”,因此她无法接受,这不是去触碰大陆的虎须吗?又如何保障岛内和平安全?就是因为她太实心,所以在2012年大选中,蔡英文以45.63%输给了马英九的51.6%。在败选演讲中,蔡英文痛感自己只差“最后一里路”。这一里路,其实就是她始终不知道如何解决两岸问题。不接受“九二共识”吧,无法说服台湾民众相信她能够保证和平。说接受“九二共识”吧,违背了民进党多年来的主张,而且也无法将自己与国民党区隔开来。但这一次,蔡英文想明白了,她提的口号叫作“维持现状”。这其实是台湾民众最喜欢听的话,直指目标就好,管它什么共识不共识。至于怎么维持现状呢?蔡英文说要沟通沟通再沟通。人家又问她,如果你不接受九二共识,大陆要打你怎么办?她说我们:“会好好沟通的。只要我们好好沟通,他们怎么会出兵打我呢?国民党总是把大陆说得那么可怕,拿来吓唬台湾人,大陆也是讲道理的啊!我们会好好沟通啊!但在沟通之前肯定是维持现状啊!”这个够虚吧?就是因为把自己“空心”化,蔡英文终于迈过了自己的最后一里路。

马英九能够在2012年赢,是因为蔡英文有明显短板,而马英九的短板却未完全暴露。现在蔡英文的短板补上了,马英九的短板却暴露的越来越多。马英九的问题至少有这三个方面:

第一,马英九的性格极其偏执,他出生在国民党官宦之家,是家里唯一的男孩,还有四个姐妹。人长得高大帅气,学习成绩好,一直读到哈佛法学博士,回台后就被安排在蒋经国身边担任英文秘书和翻译,你可以想象这样从小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品学兼优的帅哥会多么自我感觉良好,多么难以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指责。

第二,马英九的团队里集中了大量与他同质性高,成长背景接近因而思维极其类似的博士,这些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自视甚高,不擅长沟通,所以马英九团队无论做什么事,都免不了最后被骂。

第三,马英九一直认为要努力争夺中间选民和绿营的票,所以政策不断讨好绿营,这就导致原来支持他的蓝营不满。可是马英九不在乎,他觉得原来支持我的人总会含泪含血含恨投票的,他们没得选择,他们总不能投民进党的票吧?可是马英九不知道的是,他这种做法会使得他的朋友越来越少,越来越心寒,甚至投靠到敌人的阵营当中。譬如宋楚瑜自认为2008年为了马英九胜选出了大力,可是马英九却并没有给他任何酬谢。自此以后,宋楚瑜开始铁了心思要弄垮马英九,弄垮国民党。马英九的偏执性格,使得没有人愿意为他的政策和政绩辩护,这就让马英九觉得大家都不理解他,从而更加剧了他的偏执,如此恶性循环。

马英九在2008年赢其实完全不算考验,在2012年赢靠的是蔡英文的短板,其实也赢得非常侥幸。但马英九自己却缺乏清醒认识,反而以为自己很厉害所以才能连任。连任不久后,马英九重用的一些亲信如林益世、赖素如等相继爆发弊案。以前台湾人觉得马英九能力或许不行,但清廉肯定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这也是2008年他能高票当选的原因所在,因为民众太痛恨陈水扁的贪腐了。现在搞半天,连马英九的团队也一堆人贪腐,使得民众对其大为失望,直接导致了2014年底县市长选举的惨败,马英九被迫辞去国民党主席。继任党主席的朱立伦同样只是个只会搭顺风球的人。如果马英九任内政绩斐然,朱立伦打胜仗没有问题。现在马英九挖了个大坑,要想让朱立伦做大破大立的改革以挽狂澜于既倒,这个太不现实了。

蔡英文当选是好事还是坏事?很多人觉得会是坏事,因为蔡英文主张“台独”。其实我觉得蔡英文上台是好事情,更加有助于统一。先说个《管子·轻重戊》里的故事:

齐桓公问管仲:“我打算征服鲁梁这两个邻国,有什么办法?”

管仲说:“鲁梁两国有个优势产业叫织绨。您以后亲自穿绨服,让左右臣子也穿绨服,这就会引导到全国百姓都跟着穿绨服。然后您再下令齐国不准织绨,绨一定要依靠鲁梁供给,这样鲁梁百姓就会放弃农耕而专门从事织绨。”

齐桓公依计而行,果然鲁梁两国开始大量发展织绨业,以高价出口到齐国。十三个月后,管仲派人去鲁梁打听消息,发现鲁梁农耕已经荒废,老百姓都挤在城里进行绨服交易。于是管仲告诉齐桓公,现在可以征服鲁梁了。他让齐桓公改穿帛衣,引导百姓不再穿绨服,并且封闭关卡,不与鲁梁两国进行贸易。

十个月后,管仲再派人到鲁梁去打听消息,看到鲁梁一方面绨服严重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却在闹饥荒。鲁梁国君下令百姓不许再织绨,都去重新种粮食,可是粮食不是现在种马上就可以收获的。结果鲁梁的粮价飞涨,相当于齐国的一百倍。二十四个月后,鲁梁两国百姓归顺齐国的人数达到六成。又过了两年,鲁梁两国的君主也请求归顺齐国。

马英九执政这些年,原有的科技产业在中国大陆和日韩的夹击下日益凋零,产业结构越来越依靠大陆。譬如马英九大力发展旅游业,这完全是建立在大陆游客赴台旅游的基础上的。2015年,大陆游客赴台总数为415万人次,每名游客日均在台消费232美元,不仅在人数而且在消费金额上都已超过日本游客位居地游客之首。一旦大陆以蔡英文不认同“九二共识”为由,禁止大陆游客赴台,则台湾的旅游业以及相关的餐饮酒店零售百货等行业都会遭到重大创击。

在传统台湾政治版图中,北部比较支持蓝营,南部比较支持绿营,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这些年来,南台湾的水果大量出口到大陆。一旦大陆以蔡英文不认同“九二共识”为由,不再进口台湾的水果,则民进党的大本营将受到重大创击。不仅如此,台湾要和大陆叫板,势必更加严重依靠美国。现在美国对台湾最大的施压,就是要求台湾开放进口含有瘦肉精的美国猪肉。台湾得罪了中国大陆,还敢得罪美国吗?看样子蔡英文竞选时的美国之行是答应放开进口了,而一旦进口含瘦肉精的美猪,必定会在台湾引来轩然大波。按照台湾现行法律,猪农是不允许用瘦肉精的,这就导致台猪的成本要比美猪高出一成,台湾农民怎么竞争?如果允许台湾猪农也可以使用瘦肉精,则从此台猪必定全部都含瘦肉精,台湾民众能答应蔡英文这样胡来吗?日本和美国在TPP谈判中的最大争端就是放开美国农产品进口日本,在美国人的眼里,台湾的地位赶不上日本吧!届时,台湾农民一方面要面临美国农产品的大量进口,一方面又要面临大陆市场无法出口,这些蔡英文的铁杆支持者,出路何在?

国民党执政八年,民进党极尽污蔑攻击之能事,无论国民党做什么都指责他们是“倾中”、“卖台”、“黑箱”。这一招打天下可以,坐天下呢?在全球经济日益萧条之际,世界各国都在争夺中国大陆的消费市场,民进党能够摆脱得了大陆市场吗?民进党为了发展经济,势必要重拾国民党的旧路,这时候他该怎么办?不但国民党会拿民进党原来攻击他们的招数加倍奉还给民进党,原来深绿的支持者也会觉得民进党背叛了他们当初的理想,只是骗选票而已。蔡英文能怎样面对?

我曾经有个论断,在经济治理方面,台湾历届领导人的水平是每况愈下,李登辉不如蒋经国,陈水扁不如李登辉,马英九不如陈水扁,蔡英文不如马英九。再加上蔡英文先天上的各种束缚,以及国际情势的萧条,可以断言蔡英文这四年的政绩还不如马英九。其实这些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台湾人才来到大陆发展,未来在蔡英文的闭关锁国路线引导下,台湾经济、尤其是科技产业将更加凋敝,人才出走现象会更加严重。台湾以后或许会越来越精致,但却越来越没有创新。蔡英文之后呢?无论是民进党继续执政,还是改由国民党重新执政,基本上都可以断言台湾无法走出科技衰退和人才流失的泥淖。因为当一个地区失去竞争优势后会越发留不住人才,而人才的流失又会导致竞争力的进一步下降。台湾政党轮替次数越多,反而会让这个地方竞争力下降越严重。当台湾与大陆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差距越来越大时,不需要动用军事手段,即可很容易收复台湾,就像当年的管仲一样。

在《李光耀观天下》这本书中,李光耀提到中国将在20到30年内与美国在太平洋西岸实现实力平衡,他们首先会将美国人赶出12海里的界限,接着会把美国人赶出中国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读者知道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有多远吗?就在200海里之内!最近的福建平潭到台湾新竹只有72海里,福州到基隆大约149海里,厦门到高雄大约165海里。我不知道李光耀在说200海里这个数字时是不是就在指大陆会收复台湾,也不确定写这篇文章的具体日期,只是从上下文来看,大约可以推断是在2013年。彼时,马英九的施政还没有完全露出败相,也没有人敢说蔡英文有多大希望能在2016年当选,当时的民进党主席还是苏贞昌。作为一个既有历史眼光又有国际眼光的战略家,李光耀明白台湾这种模式搞下去迟早是会被大陆收复的,与谁当领导人没有必然关系。

蔡英文曾经说过:“国民党与民进党在两岸的思维上最大不同在于,民进党是走向世界,跟着世界一起走向中国(大陆)。而国民党是透过中国(大陆),走向全世界。”套用蔡英文的格式,我们可以说:过去中国大陆的政策是希望先把美国排除在外,在美国不干涉中国内政的框架下解决台湾问题。今后中国大陆的政策是先想办法与美国取得在太平洋西岸的实力平衡,等到把美国赶出200海里之外,台湾自然而然就收复了。

二十年内,必可收台,我们一起见证!

【推荐】 马英九为什么输这么惨?
【推荐】 MSCI再拒A股的本质及以后
【推荐】 如果那两个字没有开口
【推荐】 9月26日股市前瞻